□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 房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主动对标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聚焦临床重点病种领域,提升科研实力和竞争力。
医院以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为目标,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架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围绕医院的重点学科、优势专科、特色专病等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及高价值专利培育,以提升成果运营转化服务能级;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打造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医院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实践多路径的成果转化创新方式。
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构架
2008年,医院成立成果转化办公室,专职负责落实成果转化政策、推进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专利许可化的三阶段技术应用标准化模式,尽可能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医院成果转化工作由院长直接领导,分管副院长主管;科技处下设成果转化办公室、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等,具体统筹成果转化工作;各个临床科室配备科研干事,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衔接紧密的成果转化工作管理机制。
近年来,医院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及重点学科,优化现有知识产权运营构架,以科技处为领导核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岗位职能优化,负责医院知识产权运营和成果转化,落实绩效奖补机制,形成具有顶层设计、集中有序、部门协调、专业高效的统筹运营机制,以临床科室为单位小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统筹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医院配备从事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工作的专职兼职管理人员,有健全稳定的管理和专家团队。目前有1名专职成果转化管理工作人员、1名专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2名专利管理工程师、3名技术经纪人、3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员、25名管理工作者、30名知识产权联络员。
医院建立并落实知识产权中长期管理规划,将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中,使成果转化管理工作战略化。医院在原有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权属关系和利益分配、权利处置制度,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制度、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激励制度,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活跃度。目前医院形成知识产权运营等相关制度15项、各类表单39个。
构建成果转化服务链
医院建立了长效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盘点机制,形成中医药科技成果库。围绕重点学科、重点技术实施专利导航,优化研发路径、确定专利布局方向,尤其是有全球市场价值前景的国际专利布局,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同时,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运营供需对接的支撑作用,切实推动中医药高价值创新成果的转化。
医院以系统观念推进知识产权、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向纵深发展,建设中医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网,打造衔接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的孵化和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精准高效转化,构建转化合作圈。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作用,形成全链条式的中医药成果转化管理与运营的职能,提升成果转化的工作成效。
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
医院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完善成果转化路径,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园联动发展,瞄准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研发方向与企业开展合作。组织开展专利技术对接活动,针对中医药特色,增强对项目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深入推行重点产学研合作信息全周期跟踪机制,建立重点产学研合作信息专员负责制,积极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每年举办2~3场面向企业和高校等的成果推介宣传活动。
医院积极探索与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做好沟通,形成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高效精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圈,打造衔接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的医企联合研发平台,形成中医药技术转移转化新路径。
医院以专业高效、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的中医药成果转化为目标,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技术作价投资、技术作价入股等新路径,为医疗机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保障和通道。医院目前已与企业共建了创新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中药新药临床转化实验室、中药院内制剂筛选平台。
5年申请专利368项
从2005年至今,医院专利年申请量稳定增长。近5年,医院共申请专利368项,其中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13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PCT专利8项;授权专利246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专利127项、PCT专利2项。
在成果转化方面,2016—2023年,医院共签订成果转化合同20份,累计合同金额5449万元;签订技术咨询开发等合同59份,累计合同金额4985.22万元。
医院连续五年获得“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综合指数十强医疗机构”荣誉称号,并且在排名上升医疗机构中位列第一名。同时,医院还入选了2023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金额前20名、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进步最快前20名。
未来,医院将基于上海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构架、完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围绕医院的重点学科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提升成果运营服务能级,并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队伍。
医院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成果运营转化服务能级: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盘点机制,形成科技成果库、开展专利导航、培育高价值专利等;构建成果转化服务链,建设中医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网,构建高效精准转化圈。
医院将实践多途径中医药成果转化创新方式,积极推进医企协同发展,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分配制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