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布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发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每个省份选择2至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到2025年,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方案》从责权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机制协同4个维度,给出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评判标准。
一是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网格,每个城市规划网格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每个网格布局建设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集团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服务。牵头医院原则上是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成员单位至少包括二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够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省级及以上医院可作为一个或多个集团的协作单位。
二是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地市级和区级卫生健康、中医药、疾控等有关部门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管理委员会,并赋予集团运营管理、人员招聘、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自主权。有条件的可探索设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法人。
三是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牵头医院要将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引导符合条件的二级、三级医院医师下沉,与基层全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
四是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为重点,建立激励约束新机制。鼓励试点地区探索创新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财政补助方式。集团内人员实施统一招聘、统一考核、统筹使用,自主设立体现分级诊疗要求、劳动特点和技术水平的薪酬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核心,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同时,深化中西医结合。支持中医医院加入或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发展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服务,鼓励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促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
地方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各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已经发布,在医疗健康领域,对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也都有提及。
内蒙古:《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办好43件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开展低保家庭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对确诊患者当年给予每人1万元救助。建设京蒙合作医院43家,打造紧密型医共体20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旗县二级综合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77个,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33个,三级中(蒙)医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30个,实现呼包鄂乌四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重点人群覆盖率提高到78%以上。开展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
辽宁:据《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加快医大一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省级各类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中医院智慧化建设,打造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广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健康广东建设。加快创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提速扩面,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龄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河南:《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创建。加快10个、15个省医学中心建设。推动各县市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强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体育河南。
江苏: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专项行动,加快创建、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规范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发展,提高基层首诊率。强化儿科、传染、精神等薄弱专科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
江西:深入实施“15+3”健康江西专项行动,启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带来新机遇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医院新基建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在设备升级中加速扩容。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
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国家和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促进区域的均衡布局,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次方案出台,再次将区域检验中心提升至国家层面,不但将区域检查结果互认,信息互联互通再次明确,更是将耗材设备的一体化管理提上评判标准。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国家至少会推进10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至少有100个区域检验中心的机会!
在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方面,将按照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数据汇集平台。加快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中央投资对每个项目原则上支持不超过10亿元。